龙年春晚在即,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易群林,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封来自央视春晚总台的邀请函。

  颤抖着沾满泥浆的双手,易群林难掩兴奋:“我一个农民工,做梦都没梦到过这么高光的时刻!”

  

  或许,这可能只是易群林的自谦。

  因为早在几个月前,他就已经爆红全网,成为万众瞩目的“钢琴民工”。

  

  2023年盛夏,58岁的易群林与儿子路过深圳华强北地铁站,看到地铁口有人演奏钢琴,他突然怔怔地出了神。

  来自湖南岳阳乡下的易群林,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少年时,他曾在县城的亲戚家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而且小有所成。

  有了家庭后,迫于生计的易群林前往深圳打工。二十多年间,他那双弹过钢琴的双手,组装过电子玩具,在饭店里洗过碗,也在工地上拌过水泥、搬过砖头。

  生活的磨砺,岁月的雕琢,在他的脸庞和眼角留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磨灭他骨子里那份对音乐的挚爱。

  

  无数个夜晚,易群林便以口琴和笛子宣泄着打工人的清苦和孤寂,任由旋律流淌在时间的长河里。

  光阴荏苒,看着眼前的钢琴,易群林那粗粝的双手,似乎被注入了一股熟悉的力量,指引着他向钢琴走去。可看着一身灰扑扑的工装,他又犹豫了。

  “电视上那些弹钢琴的人都穿西服系领结,自己一个工地民工去弹钢琴,会不会被人笑话?”

  恰巧此时,一曲终了,演奏者热情地起身将位置让给了易群林。再加上儿子的鼓励,易群林便背过手在衣服上擦了几下,随后用灰白色的手指叩响了琴键。

  

  最初的生疏感过后,易群林很快进入了状态。少年时铭记于心的那些音符如潮水般涌现,令他沉浸其中,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弹了十几首曲子。

  一个头戴安全帽的民工,气定神闲地弹出优雅的钢琴曲目,这极具反差的一幕,很快引来了路人的围观。很多人听着听着,便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看着钢琴前自信从容的父亲,易群林的儿子当即用手机拍下了这精彩的一幕,并将视频发布到了网上。

  就这样,易群林爆红全网。

  易群林的故事被传开后,他的才华和坚持,也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如网友点评的那样:“钢筋扛起的是生活,钢琴演奏的是梦想。”

  

  在此之前,易群林最大的梦想是能与郎朗同台演奏。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得到郎朗本人的回应:“期待相见!”

  

  有消息称,在即将来临的龙年春晚现场,易群林可能会现场演奏钢琴,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盛宴。

  昨天还在工地砌墙抹灰,今天就登上春晚舞台演出。

  易群林的琴声里,饱含着生命的光彩;他的经历,更是治愈了无数人的心。即使普通如野花,也一定要为自己努力绽放。梦想是这样,生活亦如此。

  

  还记得2023年春晚上,以一口播音腔惊艳全国的“守山大叔”吗?

  

  “守山大叔”本名于新伟,1975年出生于河北承德隆化县的一个小山村。

  从小就喜欢唱歌的他,曾经有过缤纷绚丽的音乐梦。可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他便选择了参军入伍。

  

  三年后,退伍归来的于新伟尝试过各种工作,卖小吃、倒腾服装、开美发店、做工地小工、种树、养牛,可兜兜转转大半生,非但没攒下钱,还欠下了三十多万元的外债。为此,他只得以打工为生。

  2017年,短视频兴起,正在工地做建筑的于新伟刷视频时,意外发现可以通过秀才艺赚到比打工更多的钱。

  于是,他开始默默地对着摄像头练歌,憧憬着自己也能通过短视频过上好日子。

  一年后,于新伟回到老家注册了账号,购置了声卡,开始了短视频创作生涯。

  一直以来,他就想安安稳稳地守着家,守着老家那片山,因此,他给视频账号取名为“守山大叔”。

  

  没有脚本,没有剪辑,面对靠着三脚架支起的一部手机,于新伟习惯性地摸一下那标志性的“地中海”发型,露出两颗虎牙笑上几声,然后再开始唱歌或者朗诵。

  磁性的声音与潦草的装扮形成的强烈反差,让他在短时间内就收获上万粉丝。

  因为缺乏经验,刚开始录制时,一分钟的《一剪梅 》他唱了几十遍才满意。

  为此他足足在雪地里站了50分钟,冻得牙齿咯咯作响。最终,靠着这股毅力,他直播唱了十多首歌,获得了上千元的打赏。

  真正让于新伟走红的,是他朗诵的《再别康桥》。

  那次,还在为唱什么歌纠结的他,突然灵光乍现,决定朗诵《再别康桥》。

  

  于新伟是个擅长模仿的人,平时他就喜欢模仿《国宝档案》《动物世界》《舌尖上的中国》中的配音。久而久之,他便练出了一口纯正的播音腔。

  视频发布当天,播放量惨淡,谁料四五天后,他的直播间突然涌进上万人。他这才知道,他朗诵的《再别康桥》登上了热搜。

  走红后,于新伟先后被央视新闻报道,参加过《诗词大会》,录制过《黄金100秒》,为影视剧作品配过音,又受邀参加了《星光大道》和央视春晚。

  短短两年间,于新伟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挣到了六十多万元,不仅还清了欠债,还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种起了油松,养了几百只鸡和二十多头牛。

  如今的于新伟,除了唱歌直播带货,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承德山水”品牌的代言人。

  

  不过相对于喧嚣的网络世界,他更愿意守着山、种着树、放着牛,时常吼上几嗓子,哪怕只是抬头看看蓝天白云,也一样心旷神怡。

  

  对梦想的坚持,无关年龄。

  2021年,云南9岁的“肉铺芭蕾舞女孩”邬刚云刷爆了热搜。

  邬刚云的家乡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那夺村,她的爸爸是长途货车司机,常年在外地跑车,她的妈妈一边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一边还要经营家里的肉摊。

  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注定不会太安逸。

  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只要不上学,邬刚云就带着年幼的妹妹去肉铺里帮忙。七八岁的她,表现出了远超年龄的干练。

  

  对于邬刚云而言,她一天中最大的快乐,就是在起床到天亮这段时间,妈妈趁着客人少,能帮她数拍子、压腿、拉筋,而她则可以心无旁骛地跳芭蕾舞。

  

  之所以学芭蕾舞,源自邬刚云在手机中无意间看到的一则视频。自打第一眼看到这种曼妙的舞姿,她就被深深吸引了。

  此后的日子里,她不由自主地跟着视频模仿,后来居然无师自通,学得有模有样。

  肉铺前的空地,院子里的案板,都成了她的练功房。于是,就出现了这样极度割裂的一幕:院外是磨刀霍霍、人声鼎沸的肉摊,院内是腰肢轻柔、独自起舞的小女孩。

  

  大俗与大雅,就像生活与梦想,于此交汇。

  为此,她家的肉铺前经常有人围观,并引来不少议论。幸运的是,爸爸妈妈对女儿展现出的天赋极力支持。

  邬刚云想有个跳舞的房间,爸爸就用一根根木料亲手为她搭出一个简易的练功房;为了送女儿去更专业的地方接受培训,妈妈还帮她在县里的舞蹈班报了名。

  

  可在看到邬刚云展现出的远超同龄人的协调性和柔韧性后,舞蹈班的老师也震惊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天赋异禀的孩子。因此,老师建议她的妈妈将她送到昆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接受更专业的培养。

  然而,这样的建议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无异于天方夜谭。

  于是,邬刚云只得随妈妈回到了那间肉铺。像以前一样,妈妈一边剁肉一边喊节拍,小刚云沉浸在舞蹈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后来,有人将邬刚云的故事拍成视频发布到了网上。偶然间,北京的一位驾校教练看到了这则视频,便将小刚云推荐给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对老师夫妇。

  这对夫妇多年来致力于贫困农村的儿童教育,在见证了小刚云的天赋后,他们当即决定将她带到北京,让她在舞台上绽放光彩。

  

  就在不久前,“肉铺芭蕾舞女孩”被四川一艺术院校附中录取的消息,再度火爆全网。

  因为坚持,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

  

  当梦想照进现实,即使身处泥沼,也依然能闪闪发光。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宿管阿姨吴立娣,还兼任保洁。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七点到宿舍楼,换上工作服后,她便开始打扫1幢六层宿舍楼的卫生。

  

  

  有一年开学季,因为负责出黑板报的同学未能及时返校。为了迎接新生,吴立娣拿起粉笔,画了一幅牡丹。

  所有人见后都给出了好评,从此,校园里的那处黑板,成了吴立娣的专属天地,一画就是五年。每天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三点,趁着休息,吴立娣尽情地在黑板上挥洒着自己的灵感。

  星空、长城、野草、繁花……她信手拈来。

  一幅她画了七天的长城,因为气势恢宏,被校方保留了三年。

  

  吴立娣画的长城

  声名渐起的吴立娣,就此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当中央电视台采访她时,她这样回应:“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学过专业的绘画,为了生活只能低头。现在工作是为了生计,画画是为了生活。”

  坚持梦想的人,一直怀有一种质朴的坚韧。即便身在最低处,也要拼尽全力勇敢地活成一束光。

  外卖诗人王计兵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新闻在网络刷屏;

  因为对颐和园“如数家珍”,颐和园保洁员张旭被网友称为“扫地僧”;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饲养员谭金淘,因照料大熊猫而爆红网络,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谭爷爷”……

  

  来源:视觉中国

  无论是易群林、守山大叔、肉铺女孩,还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一鸣惊人的普通人,尽管他们的经历迥异,但走向高光的路径,却有迹可循。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人,始终坚守梦想,每个人都能在风雨兼程中迎来生命的怒放。

  共勉。

  参考资料:

  [1]共青团中央《“昨天还在工地干活儿,今天就来到春晚舞台!”》

  [2]钱江晚报《“守山大叔”直播两年还债30万!他一开口,网友惊呼:天使吻过的嗓子

  [3]上游新闻《当年感动网络的“猪肉摊芭蕾女孩”考上四川一艺术院校附中》

  

  作者:沧海明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