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酸:女子高校工作16年发现未缴养老险,起诉学校后竟遭开除
近日,一起涉及高校临时工养老保险纠纷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徐女士在河南大学工作了16年,直到退休前才发现学校从未为她缴纳养老保险。为顺利退休,她不得不自费补缴了13万元,其中大部分是借款。退休后,徐女士持续向学校反映此事,但一直未获有效解决。2024年6月,徐女士将河南大学起诉至法院,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起诉后她竟被学校开除。
徐女士的遭遇令人同情,也引发了人们对高校用工制度的深思。据报道,徐女士自2002年起便在河南大学工作,最初在教务处做代课老师,工资依照课时发放,一个学期结算一次。三年后,她转至一学院任辅导员,每月工资仅为400元。2008年,徐女士被调至收发室工作,直到2018年6月退休。在这漫长的16年里,徐女士一直是临时工的身份,未与学校签订劳动合同,学校也未为她缴纳五险一金,仅支付每月工资。
徐女士说:“我是临时工,拿的都是最低生活保障的工资,一个月1800元。”尽管收入微薄,但她一直勤勉工作,把青春都献给了学校。然而,当她年满50岁,面临退休时,才惊觉学校从未为她缴纳养老保险。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养老保险是老年生活的保障,辛苦了一辈子,就指望退休后能有点退休金,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徐女士这16年的工作,却因养老保险没交,以后的生活都没了着落。
为了顺利退休,徐女士在退休前一个月自费补缴了13万元的养老保险。这对于一个月收入仅1800元的她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她只能拿出两万块钱,剩下的都是向亲戚借的。徐女士表示,她曾多次向学校反映此事,但学校要么模棱两可,要么就是各种理由推脱。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退休后,徐女士仍希望学校能归还她补缴的费用,于是继续在学校收发室工作。然而,直到2024年6月,她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无奈之下,她将河南大学起诉至法院。开封市顺河区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显示,确认徐女士与河南大学自2002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存在劳动关系。然而,因徐女士提出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已超过仲裁时效,法院未支持河南大学返还徐女士代缴的13万元养老保险的诉求。
这一判决结果无疑给徐女士当头一棒。她表示:“我感觉天都塌了。”起诉学校后,她被开除了,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徐女士的遭遇在网上曝光后,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都在议论,河南大学作为一所知名高校,怎么能出现这种事儿呢?按理说,学校更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权益啊。可现在,却让一个为学校工作了16年的临时工,面临老无所养的困境。
事实上,徐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高校中,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非正式编制员工普遍存在,他们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员工虽然在学校工作多年,但因为没有正式编制,往往无法享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待遇和福利。这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圣地,应该成为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员工权益的典范。然而,河南大学在这起事件中却表现得令人失望。学校对徐女士的遭遇置若罔闻,甚至在徐女士起诉后将其开除,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员工权益的严重践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