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人用上了手机上自带的NFC功能

  这种近距离传输技术

  用在了刷公交地铁、快速连接蓝牙音响以及NFC支付等

  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青睐。

  

  不过

  近期也有不法分子针对

  部分市民对NFC功能不熟悉这一弱点

  以机票赔偿、虚假保险、刷单兼职等幌子

  诱导部分市民下载欺诈软件

  共享屏幕远程操作

  NFC绑定银行卡支付等

  方式实施诈骗

  严重危害到市民朋友的财产安全

  那么关闭手机NFC功能就能避免盗刷吗?

  手机里的钱会不会轻易被坏人偷偷“碰”走?

  先说结论:不会!

  因为

  防骗的关键还是要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提醒大家牢记“三不一多”口诀:

  未知链接不点击

  手机屏幕不共享

  个人信息不透露

  解锁付款多核实

  有数据显示

  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已高达86%

  支付行业资损率低至亿分之一

  无论是普及率还是安全性

  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实测结果表明,如今智能手机为了安全和隐私都默认要求设置面容解锁或密码解锁,密码输错几次手机就锁机,因此别人偷偷拿走手机是无法解锁的,也就不能操作“碰一下”付款。手机在裤兜里放着被人“碰一下”,更不会随便刷走手机里的钱。

  通过溯源分析骗子利用NFC实施盗刷的案件,我们发现案件中所涉及的大额盗刷,其根源还是受害者安装了不明软件导致手机或被远程控制,再通过非法软件和NFC付款功能一起进行转账。

  (额外科普一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属于重罪)

  不过,近日发现网络上还流传着一些虚构情节、自导自演的假剧本新闻,成功地吓唬住了对此了解不多的网友纷纷关闭NFC支付。而这同样属于因噎废食,得不偿失。

  

  最后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为大家送上几条反诈小贴士:

  1. 警惕“虚假客服”来电。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去官网核实其真实身份,尤其是涉及退费、补偿等敏感信息时;

  2. 谨慎点击不明链接。请勿随意下载非官方、来源不明的手机APP,请勿随意授权读取个人信息;

  3. 请勿开启屏幕共享。任何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均应高度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和短信验证码;

  4. 请勿在不知名软件中用手机NFC读取银行卡,谨防盗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