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败坏仍是部分党员干部“落马”的重要原因,也是贪腐行为的重要特征。有的党员干部颠倒公私、放纵亲情,将家庭变成“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作“利益代言人”,甚至形成家族式腐败

?党员干部家风不正,主要受自身信念缺失、亲情观念扭曲、不良观念侵蚀、家属监管难度大等因素影响

?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形成合力,重在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文 |《》周刊 孙亮全 刘扬涛

  领导干部的家风,关系党风政风、社风民风。

  家风建设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涵养良好党内政治生态和社会清廉氛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家风问题,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相关违纪违法案件显示,家风败坏仍是部分党员干部“落马”的重要原因,也是贪腐行为的重要特征。有的党员干部颠倒公私、放纵亲情,将家庭变成“权钱交易所”,把家人当作“利益代言人”,甚至形成家族式腐败。

  家风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和新表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范由风及腐、风腐一体的现实风险?带着这些问题,《》周刊展开深入采访。

  家风异化的三个表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纳入作风建设范畴,以党内法规形式予以制度化,并不断加强对相关问题的教育、管理及查处力度。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告,凸显家庭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点任务。

  家风建设并非小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家风建设作为人生必修课,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真正让好家风护航干部健康成长。据中纪委公布的审查调查情况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至10月,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400余名厅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涉及家风问题的有40余人。

  通过梳理,发现,部分贪腐干部家风问题,主要表现出管束缺失、作风败坏、以权谋私等三个表征。

  溺爱子女、纵容家属,任由“老板”“朋友”围猎亲属。有的领导干部治家不严,对家属子女一味放纵、娇惯,使其成为别人围猎自己的突破口。

  例如,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原区长方庆建对再婚妻子夏某“疼爱有加、有求必应”,请托人投其所好,送礼就送高档商场购物卡、奢侈品牌衣物。几年时间,夏某购买和别人送的服装、皮包等奢侈品,价值几十万元,最贵的一件衣服花了6万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铁男一心想往上爬、当大官,其子刘德成从小学会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和权力攫取金钱。法院判决书显示,在刘铁男案涉及的3558万余元财物中,通过刘德成收受的达到3400余万元。

  享乐奢靡无度,沉迷低级趣味,由风及腐酿成大祸。有的领导干部贪图享乐,作风糜烂,“言传身教”扭曲子女价值观,带坏家风,最终祸及亲人。

  例如,广西钦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徐贵收受巨额贿赂,竟是为了给儿子偿还巨额赌债。徐贵的儿子徐某某因网络赌博引发系列债务和欠款问题,徐贵便疯狂收受好处费。“父亲没有做一个好榜样,在我小时候有记忆开始就经常打牌赌博,耳濡目染下,父亲可以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徐某某说。

  “封妻荫子”,“提携”亲友,滥用手中权力为家人谋私利。有的领导干部抱有家族特权思想,将家人拉进贪腐利益链,让亲属充当自己的“代言人”,形成家族式腐败。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委原书记郑小燕利用职务便利,当起了家族“生意”的操盘手。她指使丈夫陈某提前退休,每当有人请托,便让陈某出面对接、洽谈“好处费”。她指使弟弟郑某夫妇辞去公职,成为清新区政府工程“二道贩子”,还将一些旁系亲属拉进家庭腐败圈,让亲友承接数亿元政府工程项目,郑家从中获利数千万元。

  影响家风的多重因素

  “落马”干部出现家风问题,多与其修身不足、持家不严有关。多位专家认为,党员干部家风不正,主要受自身信念缺失、亲情观念扭曲、不良观念侵蚀、家属监管难度大等因素影响。

  理想信念缺失,拒腐防线失守。随着岗位变换、职务升迁,个别干部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防线开始失守、信仰信念开始动摇。从过年过节收礼、喝酒,到纵容家属子女收钱敛财,个别人在贪腐泥潭中越陷越深。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领导干部自身理想信念不坚定,可能导致自身出现腐败问题,而他们的错误言行可能殃及家人。有的党员干部在忘却初心、贪欲膨胀的情况下,容易误导家族成员步入歧途,破坏家庭生态,将“个人腐”变为“全家腐”。

  亲情观扭曲,家庭教育缺失。个别贪腐干部错将对家人的纵容当作“关爱”,将亲情关系异化为共同敛财的“链条”、权钱交易的“幌子”,助长家属子女的享乐奢靡风气。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研究员王希鹏说,由于工作压力大、缺乏教育意识等原因,有的党员干部缺少对家庭的关心关注,在家庭教育中处于缺位状态,有的人甚至把“为家人谋福利”当作对此的补偿,长此以往,造成家庭不正之风和亲属价值观念扭曲。

  受到不良社会观念的侵蚀。有社会错误观念认为,贪腐是“有本事能弄钱”,落马是“运气不佳”“偶然牵扯”,这类不良社会观念侵蚀了部分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形成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说,有的贪腐干部受到糟粕传统思想的影响,崇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理念,在家族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没有摆正自身位置。甚至有人在以权谋私时,还自得其乐,认为是“光宗耀祖”。

  干部家属监管存在困难。一些领导干部家属既非党员,也非公职人员,监管难度较大。有的贪腐干部为了增强家族式腐败的隐蔽性,将亲属长期安排在国外居住,以此躲避监管。

  受访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党内规章制度明确提出“干部配偶子女不准在其管辖范围内经商办企业”等规定,对领导干部的个人重大事项申要求更加严格,但是对领导干部的亲属只能是附带管理,而非直接管理,监管难度较大。

在河北省枣强县河西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共同制作廉政剪纸作品(2023 年 9 月 26 日摄)   陈连胜摄 / 本刊

  用好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家庭是党员干部的“避风港”“加油站”,也是拒腐防变的“防火墙”。相关受访专家建议,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既要强化监管机制,加大对党员干部家属的管理教育力度,也要注重挖掘弘扬优秀文化,涵养正气润物无声,同时将监督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切实帮助干部解决家庭困难。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干部及家属的日常管理、教育。在加强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申的审核、抽查力度的同时,切实掌握并及时更新干部子女、配偶等重要家庭成员情况,避免因信息滞后而产生腐败风险。

  在庄德水看来,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其亲属的审核,如可通过考察或谈话等方式,更多了解其亲属情况,也可探索实施领导干部重大事项公开制度,促使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一定震慑作用。同时,各单位可把日常廉政教育、警示教育覆盖到领导干部家庭成员,邀请家属参加相关活动,加强对干部家属的提醒和教育。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家风,树立正确价值导向。领导干部要注重家庭教育,通过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家规精华,赓续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在家庭中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涵养正气,久久为功,形成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

  在李庆刚看来,中华优秀传统家训家规文化中,有诸多廉洁廉政方面的训诫,要善于挖掘弘扬其中的精华和智慧,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化为领导干部管家治家的行动自觉。此外,应积极从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深挖他们以身作则、严以治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思想实质,使红色家风成为推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生动素材。

  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对干部家庭的关心关怀。多位专家认为,不少党员干部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有的干部远赴异地交流任职,对于家庭的关注有所缺失,建议相关部门给予这些领导干部家庭更多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家庭是否和谐安定,对干部的廉洁与否产生重要影响,往往干部个人的家庭问题,到最后很可能转变成家风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需要与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庄德水说,加强对领导干部家庭的日常关心关怀,为他们解决实际难题,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更加珍惜美好和谐的家庭,促进他们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持续涵养良好家风,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形成合力,重在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坚持不懈抓作风,以党风政风焕新带动民风向善,为青年干部、领导干部子女筑牢信念堤坝。

  受访专家认为,在坚持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强化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的同时,应持续深入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宗旨教育,采取系统配套措施,持续改善党风政风民风,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让“接班人”和党员干部子女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防腐拒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