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欧洲央行行长开始挖墙脚:很多人才对美国幻灭了,我们引进过来)

观察者网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消息,当地时间1月24日,欧洲央行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一些居民可能会移居欧洲。她建议欧洲国家积极引进这些“人才”,并且更积极地看待自己的经济实力。

道称,拉加德是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闭幕当天发表上述言论的。论坛期间,投资者和企业高管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情绪,同时对欧洲疲软增长前景深感悲观。

拉加德表示,欧盟面临“生存威胁”,但这应该成为欧盟领导人采取行动加强欧盟的警钟。她表示,欧元区的积极表现包括整体政府赤字相对较低,约占GDP的3%,而且她“坚信”年通胀率(去年12月份为2.4%)更有可能下降而不是重新增加。

拉加德承认,一些企业高管对欧洲经济前景“不太乐观”。但她认为,如果欧洲领导人“真正齐心协力”,欧洲大陆就能够应对其经济挑战。

拉加德没有直接提到特朗普,但称在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之后,一些美国居民可能会被欧洲所吸引。

她指出,欧洲国家需要更好地将人才和储蓄留在国内,并补充说,美国新政府决定冻结对前总统拜登通胀削减法案的部分资助,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减少在美国投资。

“我们需要把人才留在国内,我们需要把储蓄留在国内。”拉加德称,“也许现在也是时候从海外引进一些人才了,这些人才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本国感到失望”。

拉加德24日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 视频截图

欧洲政界人士认为,特朗普誓言要设置贸易壁垒,这为欧盟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提供了机会。

拉加德对此持相同看法,称欧洲人在二战后学到“你不能单独行动”,需要坐在一起合作。她乐观地表示:“外部发生的一切既是挑战,也是重新审视和决定欧洲是否想成为关键参与者的绝佳机会。我认为欧洲有才能,有手段,有雄心。”

全球投资公司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 黑石集团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施瓦茨曼等人出席了同一场论坛。

论坛上,芬克称:“欧洲的悲观情绪太浓重了。我从未感受到如此强烈和深刻的悲观情绪。”他还表示,“欧洲是一个神话”,其资本和银行市场分散,与中美等国家相比缺乏活力和创业精神。他直言:“我认为欧洲的进步还不够,欧洲仍然过于注重回顾过去。”

拉加德则反驳道:“欧洲不是神话。它不是一团糟。它是一个很好的转型案例。”

拉加德、拉里·芬克和格奥尔基耶娃等人参加达沃斯论坛讨论会 视频截图

《金融时》称,特朗普的连任导致一些美国公民和居民考虑离开美国。英国移民律师日前表示,他们近日接到了许多来自美国居民的移民咨询,这些居民担心特朗普上任后将推出社会保守政策。律师们表示,考虑移民英国的美国居民,往往是科技、法律和艺术领域的流动人口和富裕人士。

道还提到,特朗普决定暂停支付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部分资金的决定,可能使欧洲受益。此前一些欧洲公司由于美国政府提供的补贴,而决定前往美国投资建厂。

拜登政府执政最后几个小时,美国清洁氢能开发商和零部件制造商普拉格(Plug Power)从美国能源部贷款计划办公室获得了16.6亿美元贷款。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马什警告称,清洁技术融资长期停滞将迫使企业将投资转移到其他地方。

马什说:“我们要去有市场的地方。如果欧洲和澳大利亚的政策让我们的产品更受欢迎,我们就会在欧洲和澳大利亚投入更多时间。我认为大多数公司都会采取这种方法。”

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尽管绿色科技投资将放缓,美国仍是比欧洲更有吸引力的投资者目的地。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亚当·波森表示:“美国经济相对增长,重工业获得补贴或廉价能源。同时,特朗普预计会对欧洲和其他一些地区施加直接压力,称‘要想在美国销售产品,企业就必须在美国生产’。无论发生什么,未来一两年内,(美国)都会迎来大量外国直接投资。”

延伸阅读

冯德莱恩发表最新讲话14次提及中国: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在抗争与妥协的忸怩心态里,欧盟迎来了“特朗普2.0”时代。

当地时间1月21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发表讲话时说,欧盟将对特朗普新政府采取“务实”态度,做好谈判准备,但“始终”准备好捍卫自身战略利益,反对任何不合理的措施。

对华政策方面,冯德莱恩在讲话中14次提及中国。她不忘就涉华贸易问题说三道四,但强调欧盟应努力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并与中国开展建设性接触,借2025年中欧建交50周年契机深化对华关系。

“她为欧盟经济描绘了一个乐观的未来愿景,重点提及南美、非洲、中国和印度。”有美国媒体这样形容冯德莱恩此番表态——面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欧盟无意乞求优待,而是想要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冯德莱恩在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年会发表讲话(视频截图)

“努力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

“21世纪已经结束了四分之一,全球事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供应链走向全球,数亿人正在摆脱贫困,特别是在印度和中国。”

从世界经济论坛网站发布的讲话稿来看,这位欧盟领导人在讲话开篇强调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的重大转变,还花了不少篇幅展示欧洲的“实力”。

她称,欧洲是一个“庞大且颇具吸引力的市场”。与所有全球竞争对手相比,欧洲人的预期寿命更长,社会和环境标准更高,不平等现象更少;欧洲也是大量人才的家园,并且具有吸引世界各地创意和投资的能力。

“我们的发明和创造能力还没被充分认识到——欧洲在全球专利申请中所占的份额与美国和中国相当。”她说。

冯德莱恩表示,为了在未来25年维持增长,欧盟政策必须顺应全球局势的变化做出调整,欧盟委员会将在下周发表一份“竞争力指南”,给未来五年的工作确定方向。

冯德莱恩表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将把印度作为首次出访目的地,推动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升级。

不出意料,她把话头转向中国时,再度搬出所谓“市场扭曲”“中国冲击”“贸易失衡”等措辞形容涉华经贸问题。

与此同时,她又表达了加强对华关系的期待。

冯德莱恩称欧盟应努力与中国实现互利共赢,图为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资料图)

“我认为在与中国的对话中,我们也应该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冯德莱恩说,“我认为,我们必须与中国开展建设性接触,找到符合我们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

“2025年是欧盟与中国建交50周年。我将此视为一个契机,与中国进行交流并加深关系,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拓展我们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现在是时候本着公平和对等的精神,与中国建立更加平衡的关系了。”她说。

“欧洲想告诉美国:我们还有其他选择”

在谈及对华关系之后,冯德莱恩才具体提到对美关系。

她依然将美国视作欧盟“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但没有提及特朗普的名字,也没有提到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施加的贸易壁垒,而是阐述了美国与欧洲经济的密切关系。

“世界上没有其他经济体能像我们(美欧)这样一体化。”她说,“欧洲公司在美国雇用了350万美国人,美国有高达100万个就业岗位直接依赖于美欧贸易。”

她还强调了欧洲和美国在飞机和药品生产供应链的相互依存,表示欧洲对美国商品和资本出口至关重要。

“欧洲从美国进口的数字服务数量是我们从整个亚太地区进口的两倍。在美国所有海外资产中,三分之二在欧洲。我们超过50%的液化天然气由美国供应。”

“双方都面临着很多风险。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尽早接触,讨论共同利益,并做好谈判准备。”冯德莱恩说,“我们将采取务实态度,但将始终坚持我们的原则,保护我们的利益并维护我们的价值观——这就是欧洲的方式。”

2020年达沃斯年会上,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冯德莱恩会面(图/欧盟网站)

值得注意的是,冯德莱恩此番讲话数小时前,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冯德莱恩在讲话中说:“《巴黎协定》仍是全人类最大的希望。因此,欧洲将坚持走下去,并继续与所有希望保护自然和阻止全球变暖的国家合作。”

“政客网”欧洲版认为,这是冯德莱恩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的“间接”回应。

“面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议程,欧盟无意乞求优待。”“政客网”在另一篇分析文章中表示,事实上,此次演讲的一个关键信息在于,欧洲希望使贸易关系多元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冯德莱恩此番讲话试图告诉特朗普时期的美国:我们欧洲还有其他选择。

文章写道,冯德莱恩通过这场讲话激发人们对欧盟变革的信心。“但至于如何实施这些变革,谁也说不准。”

文章认为,在特朗普鼓吹贸易关税和“美国优先”之际,冯德莱恩的演讲似乎旨在发出相反的信号:我们愿意与任何国家开展贸易。冯德莱恩直接向潜在贸易伙伴表示:“如果有望实现互利共赢,我们准备与你们合作。”

“她一只眼睛盯着西方,盯着曾经亲密无间但突然不那么可靠的合作伙伴。另一只眼睛盯着东方,盯着潜在的新合作伙伴。”欧洲网站“Eunews”在21日发表的道中形容,“冯德莱恩如今把目光投向东方,将印度和中国视作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的替代品”。

去年11月特朗普胜选后,香港英文媒体《南华早》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令欧盟官员们担忧的是,他们拿不准特朗普愿意与欧洲的哪些人打交道,而冯德莱恩是“首先被排除”的人之一。因为冯德莱恩被认为是一名著名的“对华鹰派”,过去四年与拜登团队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多个消息均质疑她能否会与特朗普关系融洽。其中一名外交官表示:“我记得特朗普上次和德国女领导人打交道的结果,并不太好。”

美媒分析认为,欧盟经济正陷入困境、停滞不前,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与其两个最大贸易伙伴陷入争斗。现在,一个难题摆在欧盟面前:若对华“冷贸易战”的同时,陷入对美“热贸易战”,欧盟吃得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