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各回各家过年,新式团圆成潮流
夫妻各回各家过年做父母的孩子
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去谁家过年”这一传统议题再度成为众多家庭讨论的焦点。与往年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选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与父母团聚,而非按照传统习俗单一地回到男方或女方的家中。这一新型过年方式不仅反映了年轻一代对于婚姻及家庭关系的重新思考,也体现了代际之间家庭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在河南开封与山东东营结合的一对年轻夫妻——聪聪和她的丈夫,便是这一新型过年方式的践行者。聪聪和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在武汉工作,两人结婚一年多,目前还没有孩子。聪聪表示,去年春节期间,丈夫因海外出差未能回家,她便独自回娘家过年。今年丈夫不出差,两人依然计划分开过年,丈夫回山东,而聪聪则邀请父母来武汉共度新春。
聪聪称,一开始她和丈夫打算轮流过年,但去年独自回家后,她发现各回各家其实更为轻松自在。她解释说,去年国庆期间回丈夫老家走亲戚的经历让她感到疲惫,7天的假期中有三四天都在走亲戚,而且双方父母由于地理距离和交往习惯并未处得密切。因此,她提出今年春节各回各家,丈夫虽然并非百分百支持,但也未反对。聪聪的父母对此表示理解,尤其是她的母亲非常支持这一决定,而父亲虽然有些迟疑,但也未强烈反对。
聪聪的情况并非个例。在广州,李小姐与丈夫结婚六年,连续四年选择各回各家过年。李小姐表示,她非常不适应丈夫老家的气候、生活习惯和方言,每年回去都要待十几天,这让她感到非常疲惫。同时,她也担心父母没有自己的陪伴会感到失落,因此提出过年各自回家。这一决定在最初差点导致两人离婚,但经过冷静沟通后,丈夫最终妥协,两人也因此找到了更为和谐的过年方式。
这一新型过年方式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一代对于传统家庭观念的挑战和颠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于婚姻及家庭关系的重新审视和重构。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表示,婚姻正在从传统社会中与父系家族制度相匹配的嫁娶婚姻模式,慢慢向着双系并举、男女平等的婚姻模式转变。多种形式的“过年回谁家”就是婚姻形式转变的缩影,这也是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展开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过年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夫妻各回各家过年,不仅是对传统家庭观念的一种挑战,更是对亲情和陪伴的重新定义。在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无论选择何种方式过年,最重要的是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温暖,共同度过一个和谐、快乐的春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